【来源】:晶报 2016年04月09日 无用之用
【摘要】也谈《多利安·格雷的画像》中译本注释。
【作者】李家真
根据中世纪的西方传说,异教流行的东方有一位崇奉基督教的伟大君主,号为“祭司王约翰”(Prester John)。十二世纪中叶,西方权贵开始利用这个传说来自抬身价,试图与这位传说中的君王拉上关系,为自己的统治增添合法性。年初作古的意大利作家翁贝托·艾柯著有历史小说《鲍多利诺》(Baudolino),以生花的妙笔叙写了这个传说衍生的政治机谋和探险旅程。该书第十一章,主角鲍多利诺与其他一些人一起编造祭司王约翰写给日耳曼君王腓特烈一世的信函,目的是为腓特烈一世造势。为了突显祭司王约翰的权势与财富,众人纷纷往信函中添加各种天花乱坠的细节,其中一人提出,祭司王宫殿的穹顶应该装饰“两只金苹果,每只苹果各镶一颗石榴石,以便黄金在昼日的阳光下闪耀,宝石在夜晚的月华中生辉”。
拜读《鲍多利诺》(美国学者William Weaver的英译本)的时候,我刚刚译完王尔德的《多利安·格雷的画像》。读到艾柯关于祭司王宫殿的描写,我突然想起,《多利安·格雷的画像》当中也有十分相似的叙述。翻开译稿一看,果然也写到了祭司王的宫殿,其中说宫殿大门的三角楣饰有“两只金苹果,苹果上镶有两颗石榴石,如此一来,门楣白天金光闪耀,夜晚则闪着石榴石的光芒。”巧合的是,艾柯和王尔德关于祭司王宫殿的描写,都是出现在各自书中的第十一章。
《多利安·格雷的画像》第十一章是该书最难读的部分,因为王尔德在其中堆砌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读来颇感艰涩。全书二十章共有三百条译注,这一章就占了九十七条,尽管我已经尽量合并注释,尽量减少打断阅读的小小上标。这一章译文不过一万四千字,注文倒有八千字之多。读者若是只关心故事情节,这一章大可以略过不理,但若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更多地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掌故,这一章便值得仔细阅读。之前译到祭司王宫殿这几句的时候,我以为这只是文人的惯常夸饰,并没有什么可考的出处,因此只在译注中说明了祭司王约翰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读到《鲍多利诺》之后,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失于查考,因为两位作家先后写出了两段如出一辙的文字,多半既不是抄袭也不是巧合,而是不约而同地借用了一个时代更早的文本。经过一番查证,我发现西方历史上有过一份题为“祭司王书札”(The Letter of Prester John)的文书。这是一封真实作者迄今未知的伪托书札,从十二世纪中叶开始在欧洲宫廷广泛流传,书札列示的写信人和收信人分别是祭司王约翰和东罗马皇帝。书札当中,祭司王约翰以土豪的口吻夸耀自己的财势,着重描绘了自家宫殿的大门,说到了金苹果和石榴石的装饰,以及它们在白日夜晚呈现的辉煌效果。由此可见,王尔德和艾柯的描写,出处都是所谓的“祭司王书札”。
有了这个偶然发现,《多利安·格雷的画像》的相应译注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照我的感觉,“祭司王书札”还可能从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长诗《变形记》汲取了灵感。该书第二卷(美国诗人Brookes More的英译本)铺陈太阳之宫的壮丽,一开篇就说,“太阳之宫廊柱凌云,璀璨堂皇,黄金与火红的石榴石,使得它熠熠生光……”不过,我并没有把这个揣测写进译注,因为《多利安·格雷的画像》的文本与《变形记》的对应语句,最多也只有间接的关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