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radio】彼得兔来了!猫狗开店,老鼠兔子们会买单吗?

从前,村子里有一间杂货铺,橱窗上方写着店铺的名字“金杰和皮克尔斯”。金杰和皮克尔斯是这间杂货铺的老板——金杰是一只黄色的公猫,皮克尔斯是一条猎犬。

001.png 

杂货铺里应有尽有,而且柜台的高度对兔子们来说恰到好处。洋娃娃露辛达和厨娘简也总是到金杰和皮克尔斯杂货铺采购日用品。

002.png 

【此处音频】

销量这么大,“收银箱”却空空如也,开店的金杰和皮克尔斯只好吃起了自己店里的商品。赊账的顾客会还钱吗?这家玲珑小店还能不能开下去呢?故事我要破例往下讲,不过这句话还是要说的——更多精彩,扫二维码吧~

003.png 

 

 

 

卖了这么多东西,却没有收入,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一日,皮克尔斯没钱办理狗执照。没有狗执照就面临着被告上法庭、被警察抓走的危险,但却没有人让他赊账去买狗执照。

004.png 

金杰和皮克尔斯给顾客们寄出了账单,但他们都明白,顾客们根本就不打算付钱。

005.png 

狗执照的问题还没解决,警察又来催房产税和商品税。终于,皮克尔斯说:“我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他们停止营业,就这样离开了他们的玲珑小店。

006.png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又花了不少篇幅来讲金杰和皮克尔斯后来的工作,讲小店关门后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一家店铺还趁机涨价,如此等等。

《金杰和皮克尔斯的故事》有一个童话故事中最常见的开头——心地善良、勤勤恳恳的主人公,受到大家的不公平对待(不付款的顾客),又面临着社会上的种种压力(狗执照和税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店铺就要关门了)。如果熟悉欧美电影的套路,这时候大概会认为结局已定,无非就是顾客们意识到了商店主人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于是纷纷出手相助,后来小店一片欢乐祥和。

007.jpg 

(嗯,我想到的是Its a Wonderful Life,你想到的是哪个?)

然而波特小姐讲述的是一个更加现实的故事。虽然开店的是一只公猫和一条猎犬,虽然顾客是洋娃娃和兔子,但这依旧是社会的真实写照。赖账的顾客,收税的警察,小店倒闭了,店主人也只好另谋生路。

真实,这是波特小姐故事的一大特色,也是大多数儿童读物都没有做到的一点。

想想《小兔彼得的故事》,虽然彼得穿上了蓝色的小外套,虽然彼得的母亲能挎着篮子去市场买东西,这并不表示农夫的妻子就不会把彼得的父亲做成馅饼吃掉。


 

想想《渔夫杰里米先生的故事》,鳟鱼一口就咬住了杰里米先生,根本不像那些想吃唐僧肉的妖怪一样,还会纠结要用什么烹饪方法,要宴请哪位宾客,给前来救援的三个徒弟留足了时间。

 

再想想水坑鸭杰迈玛、抢胡萝卜的坏兔子,他们都是从捕食者的嘴里甚至枪下险而逃生。

毕加索说:“艺术是讲述真相的谎言。”不少童书作家会在故事中掩盖一些社会的真相,认为这样是在保护孩子,认为我们有义务掩盖自己所见到的丑恶。

但波特小姐的故事中是没有这样对孩子的“特殊照顾”的,在故事中,她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形象,认为自己有权利决定孩子们能够听到什么、不能够听到什么。波特小姐的大多数故事,最开始都是以信件的形式写给自己的小朋友们的,写信的波特小姐,完全把这些孩子们当成了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人,所以也没有用经过粉饰的童话世界去蒙蔽他们眼睛的意思。也许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吧。

但你并不用担心这会让孩子过早接触到过于黑暗的内容,毕竟,虽然充满了现实色彩,但透过一双对世界充满爱的眼睛,加上奇幻的想象,波特小姐笔下的世界依旧是一个美好的所在。我们总想保护孩子,不让他们太早接触到这个世界的丑恶,但也许给他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勇敢面对困难与危险的心,才是成长中更加坚实的阶梯。

0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