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 格瑞斯的小艾玛]
3岁至12岁是孩子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我家小娃的英语学习基本上是从听英文儿歌开始的,然后就是她妈时不时和她唱一唱"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正寻思着要好好利用黄金时期培养外语牛气哄哄的下一代,寻摸着得买点专业外语学习书籍时,外研社的大学同窗送来了《大猫英语分级阅读》。这套分级读物从幼儿园小班开始延伸到初二。
因为平时看绘本多,也了解绘本文字和图画拥有特别的紧密关系,所以特别想看一看这套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绘本是如何架构的。结果一本接一本看下来,到最后以学习英语为目标的绘本让我忘了其功能是语言学习。这句话绝不是反讽,却是点赞。完美的图文关系
优秀的图画书中,文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图画如同珍珠,文字如同线,线将珍珠串起来。文字绝不是对图画的说明,文字的留白交给图画去演绎。在《大猫》这一套书里,我看到了非常精彩的图文关系。
文字是英语,是学习的主要目标。从简单的单词、短语到句子,都是涉及孩子日常生活的、极为精炼的内容。而图画在文字的基础上,延伸出新的层面的故事。比如《超级大英雄》(Super Ben)(二级2)中,文字讲述了男孩本和妈妈去公园、本画画、喂鸭子、玩转轮、踩水坑,最后回家的故事。单读文字似乎是一个稀松平常的故事,甚至谈不上是一个故事,因为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可是如果你阅读图画,就会发现小男孩本在做这些稀松平常的事情时进入了另一个幻想的空间——他幻想自己成为了超人、勇斗大鲨鱼和蛤蟆怪、帮助外星人回到外星球。文图构成的双线故事让语言学习变得极有趣味性,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语言学习
与多元的题材融合在一起,呈现一个广阔多元的世界《橡树里的世界》(The Oak Tree)(二级3)让我有了“一花一世界”的感动,当然书里是“一树一世界”。This is an oak tree.These are the roots of the tree.Who lives in the roots This is trunk.Who lives in the trunk...... 随着英语语言文字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从大及小、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当你仰头看到蓝天映衬下的繁茂树冠,可曾想到里面也许有蹦蹦跳跳的松鼠、倒挂的蝙蝠、浑身黑漆漆的乌鸦......
从旷古洪荒到矗立着洁白农户的静静的河岸,到欧洲中世纪建造的城堡,再到人口稠密的现代化城市,最后流向广阔的大海。跟着一条河流,走过不同的地貌,也仿佛走过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这个世界由“The river starts here.”“The river flows down the mountain.”“The river flows past a farm.”“The river flows past a castle.”等延展开来。(《河流之旅》(River Journey,二级3)
孩子耳朵内听入父母朗读的声音或者配套CD中流畅的英文,眼睛随着美丽的图画开始悠游,身心进入自然与语言融合的世界。
除了科普之外,“大猫”也以多元的方式呈现艺术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艺术修养。
比如《美术馆惊魂夜》(A Night at the Gallery)(二级1)中,两个美术馆管理员在深夜打着手电筒,指着一幅名画,开启一场对话。Where's his hat? Can you see it? No! Where's his coat? Can you see it? No! Where's his scarf? Can you see it? NO! ......
当两位管理员进行对话时,画面呈现的是原本属于肖像的帽子、外套、围巾等来到了其他世界名画上,比如帽子戴到了蒙娜丽莎的头上,外套穿在了大卫雕像身上,那条红色围巾直接挂在了正在屠龙的圣乔治的脖子上......
反复操练"Where's...""Can you see it?" "No!"等句型时,孩子的耳朵里听进了这样的句子,眼光却落在了精彩有趣的图画上,还开启寻找相关物件的发现游戏。
传统外语学习枯燥背诵句型句子的方式一扫而光。更重要的是,蒙娜丽莎、大卫、圣乔治屠龙等重要的西方文化精髓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孩子的心中。
如果他有一天走进卢浮宫或者其他世界著名博物馆、美术馆,将曾经在英语学习绘本中看到的图画与实物相联系时,内心定是激动无比。多元的艺术表现风格每一级内有8、9册绘本,而这些绘本呈现不同的风格,有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版画、电脑绘画等,还有摄影。其中的摄影作品近距离呈现细节,让人大为赞叹其逼真。比如《奇妙的“外套”》(Animal Coats)(二级1)学习的是“coat”相关的话题,于是呈现了孩子的外套、白熊的皮毛、野鸭的羽毛、乌龟的壳等。镜头近距离贴近拍摄对象。这样精准的摄影作品逼真地呈现了事物原貌,让孩子了解“coat”的广阔涵义,而且让孩子亲近动物。热爱动物、懂得观察的孩子就这样被不知不觉地培养了。
《天气变变变》(Weather Report)(一级3)左页是油画,以人物、衣着、环境展示天气,而相应的右页则是摄影作品,呈现气候、天气之下的自然风光和人物。
《垃圾场的一天》(At the Dump)(二级2)每一页背景和某些材料是真实摄影照片,而人物是钢笔画的,不同的艺术风格结合得天衣无缝,既真实又有想象的空间。
生动有趣的人物角色
给孩子阅读的书当然要有让孩子喜欢、觉得好玩的人物。《大猫》里可见各个有趣的角色。
《波波是个大画家》(Ben and Bobo)(二级2)描绘的是两个好朋友一起画画的场景,并有两人之间简短的对话。可是波波是个有点自傲却又粗心大意的家伙。本一次又一次提醒他:Mind the lid. Mind the bucket. Mind the ladder. ...... 可是波波压根没留意,结果画还没画成,就搞得鸡飞蛋打,两只大象变成两只花斑象。小朋友们在学习这一册的英文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一定能在哈哈大笑中就把那几句英文学会了,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说不定发现潜在的危险,顺口就能说出"Mind the..."。
真实孩子演绎创意
在这套书中可以看到很多真实的孩子的角色。比如《一起去购物》Let's go shopping(二级2)由一个小女孩扮演售货员、一个男孩扮演顾客,演绎买运动鞋、买面包、买书、卖报纸、点饮料、超市购物等不同情况下的购物场景。
《推推拉拉真欢乐》(Pushing and Pulling)(预备级2)以一处游乐场展示"push" "pull"这两个常见的动作,而做这些动作的是六个小孩,这六个小孩有不同的肤色,呈现多元的文化背景。
在《虫虫世界》(Mini beast)(预备级1)这一册中,左页是非常逼真的昆虫的摄影图片,比如蜗牛、毛毛虫等,右页是孩子们组成的相关昆虫的造型。
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任何的学习、认知都要回到生活,与生活相连。比如形状认知这个主题,在《小怪物爱捣蛋》(Monster Mess)(一级2)中,以几个小怪物为主角,画出不同的形状;到了一级3《海边的形状游戏》(Shapes on the seashore)(一级3),妈妈带着小男孩来到了海边,看到海星,便说"We saw a star." 水母是圆形"circle"......
《你认识哪些形状?》(Shapes)(预备级2)左页呈现的形状和英文说法,而右页是某个建筑物、动物、昆虫、生活场景、水果等。由你寻找相应事物中存在的形状。英文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展开。
另外,当语言学习融合到动手操作时,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一起来做袜子手偶》(How to Make a Sock Puppet)(一级3)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一边做,一边用英语讲做手偶的步骤。当手偶完成时,pull、tuck、 stick等动词都记在了心里。
好了,如果我再继续唠叨下去,就有吹捧的嫌疑,还是赶紧看绘本、读英语给小朋友听去吧!
格瑞斯的小艾玛爱阅读爱绘本微信号:Grace_Elmer
版权声明【格瑞斯的小艾玛】微信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朋友圈分享,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并注明出处。